走进重庆市大渡口区半岛逸景农贸市场,一块电子大屏便映入眼帘,屏幕上滚动播放着商品名称、检测结果等信息。这是记者近日探访重庆首个智慧监管农贸市场看到的一幕。
据悉,近来,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结合党史学习教育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,利用“互联网+监管”,对农贸市场、校园食堂、餐饮单位、冷链食品等进行监督,守护民众“舌尖上的安全”。
为让民众“菜篮子”拎得更舒心,重庆市不断推动市场升级。截至目前,已试点建设智慧监管农贸市场19个,在建市场18个,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商户营业执照、食品检测、商品价格、日常巡查等信息进行实时公开,让消费透明放心、监管高效精准。此外,重庆市渝中区学田湾市场等93家农贸市场通过首批食品安全规范化农贸市场验收,预计“十四五”期间,逐步实现全市479家城区农贸市场建设全覆盖。
在半岛逸景农贸市场内可通过“放心农贸触摸查询机”追溯相关经销信息。 何蓬磊 摄
据大渡口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陈立东介绍,除过这块电子大屏,在半岛逸景农贸市场还配备有“放心农贸触摸查询机”,消费者可凭消费小票上的二维码,追溯相关经销信息、农残检测等信息,降低购买不合格农产品的风险,同时对有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提供数据支撑。
陈立东说,相关部门还将利用农贸市场的数据采集系统,分析市场、商户的销售行为和销售过程,利用消费者评价、点赞、投诉体系对市场商户的诚信进行监管。
与此同时,重庆还积极推动研究制定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和“一品一码”追溯管理衔接机制,加大食用农产品监督抽检力度。推动食品安全规范化农贸市场和“放心肉菜示范超市”建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室,配备农残、兽残等检测设备、试剂,开展食用农产品快检并公示结果,及时筛查报告问题产品,保证食用农产品全链条质量安全可防可控。
在“重庆阳光餐饮”平台上,民众可查询饭店多种食品安全信息。 何蓬磊 摄
记者在半岛逸景农贸市场了解到,该市场管理部门每日都会对商户、交易品种实施“双随机”选取,市场快检人员根据系统随机抽取的商户和商品种类进行抽检,每半个月便可实现对市场所有经营户、所有食用农产品种类全覆盖。
此外,重庆市场监管部门还拓宽“互联网+监管”范围,重点覆盖学校食堂等领域,实现食品来源可查、过程可控、去向可追。记者在沙坪坝凤鸣山小学了解到,得益于“重庆阳光餐饮”信息平台的建设,学生家长通过手机便可对校园食堂进行监督。
在渝北区一家星级酒店内就餐的蒋女士告诉记者,由于经常与朋友在外吃饭,她已经习惯每次吃饭前都扫一下店里的“重庆阳光餐饮”二维码,除了可以查看后厨的实时操作情况外,酒店的证照情况、健康证、监管部门检查结果、原材料台账等信息都可查询。“吃的也更放心了。”
渝北区市场监管局食品三科科长周恂介绍说,目前,渝北区活跃的餐饮单位有10000家左右,其中有2000家左右餐饮单位实现了“一店一码”,今年年底预期达到5000到6000家。
值得一提的是,疫情期间,为使冷链食品“可溯可追”。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20年12月中旬开发建成“渝溯源”进口冷链食品溯源管理平台,对进渝冷链食品进行首站赋码和数据流转,实现进口冷链食品“来源可查、去向可追、全程追溯”。目前“渝溯源”平台已实现既定功能,截至7月1日,已有6059家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在该平台中注册。
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称,2020年,重庆民众食品安全关注率达92.87%,较上年提高0.91个百分点;民众食品安全满意度82.57分,较上年提高了0.53分。接下来,重庆将在现有的基础上,全面上线AI智能识别,对从业人员加工行为进行24小时智能监测;将养老机构、大型餐饮、外卖餐馆等作为重点推广对象,力争到“十四五”末,全市50%的餐饮单位能够实现智慧管理。另一方面将增加信用查询、违法警示等功能,将智慧监管与信用监管相结合,及时曝光企业和个人的不良信用记录、违法行为,提高监管的震慑力。
中新网重庆7月20日电 题:重庆用“互联网+监管”守护民众“舌尖上的安全”
中新网记者 何蓬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