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房子的“逆袭”:荣获2019年度世界人居奖铜奖

2019-12-27 14:17:04 重庆热线 WWW.CQOL.NET

对于穆钧而言,这句话是对这个项目的最大奖励。

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后,穆钧又在住建部的支持下作为项目负责人,开展了以四川会理县马鞍桥村为基地的震后重建综合示范项目。他们充分利用本地自然材料,通过融入抗震技术,改良当地传统夯土技术,自力更生开展家园重建。3个多月后,一幢幢崭新的土房子拔地而起……

就地取材、抗震环保

随着人类社会发展,高楼大厦、钢筋水泥成为一座城市现代化的标志。然而,标准化建筑带来的问题也很突出:房屋过于千篇一律,建筑材料的生产和运输成本普遍偏高。

在穆钧团队的项目中,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好解决。“通常在接到相关项目后,我们会从项目附近取土样,拿到实验室测试,选出性能最好的土,再根据生土材料优化原理,配上一定比例的砂子和石子,使土料混合物形成与混凝土相类似的骨料构成。”团队成员顾倩倩告诉记者。

这种新型的生土材料是以原土中的黏粒取代水泥成分,形成黏粒、细砂、石子的骨料配比构成,通过含水率的控制和基于机械的强力夯击所带来的物理作用,使其干燥后形成具有稳固力学结构的夯筑体。同时,其耐水、防蛀、防潮等耐久性能均得到极大提升。

土房子是否防震?这也是居住者的共同疑虑。我国西部具有夯土建造传统的农村,多位于地震多发地带——因此,人们对传统夯土民居抗震性能普遍担忧。经过多年反复试验与测试,穆钧团队设计出的新型夯土房屋,完全可以满足我国8度地震设防烈度的要求,实现“小震不坏,中震可修,大震不倒”的抗震设防目标。

在采访中,记者还了解到,土房子的另一个好处在于:它具有可再生性,房屋拆除后生土材料可反复利用,甚至可作为肥料回归农田;同时,加工过程低能耗、无污染,据测算,其加工能耗和碳排放量分别为黏土砖和混凝土的3%和9%。

就地取材、原料价格低廉、节能环保、保温保湿、可反复利用……在发掘、改良和革新传承我国生土建筑传统的过程中,穆钧及团队遇到了太多惊喜,也体会了很多思想的碰撞。“唯有回归本源初心,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建筑宝藏传承下去,留住我们的根,才能走出自己的路。”穆钧坦言。

多年来,团队先后在甘肃、湖北等具有生土建造传统的17个省份或地区,完成近200栋示范推广农房和乡村公建的设计与建设,显现了突出的生态性价比和良好地域适应性。经济日报·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佳霖 常 理

1 2
来源:经济日报 作者:李佳霖 常 理
重庆热线·网友评论
更多资讯